譚家豐組長
自從電影「練習曲」播出後,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的名言震天價響,許多人把握機會,勇敢地做自己,而「壯遊」也成為年輕人勇於追尋的代名詞。
賴和(1894-1943)是生於臺灣彰化的福佬客家人,他是臺灣文學史上主張新文學的健將,學的是醫學,卻更在文壇上發光發熱。賴和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,常關心底層弱勢的人民,作品中表達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抗議。在他就讀醫學院時,曾與他的同學、臺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一道從臺北步行回到故鄉彰化。百年後的今天,有群彰化的高中生,仰慕前賢,也重新踵繼前路,原樣實地踏行。客家電視臺將這段過程拍成「跟著賴和去壯遊」,並在全臺各地校園巡迴播映。
宜蘭的前賢蔣渭水先生,在91年前的10月17日成立了臺灣文化協會,欲以啟蒙臺灣人,賴和先生是參與協會的一員。兩位醫師,在他們的時代,是如此的善盡知識分子的責任。近百年後,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,也是段考完的午後,訓育組安排高一同學參與本活動,邀請客家電視臺企畫組陳品芳小姐來校,讓同學得以開擴自己的視野。

跟隨著影片主人翁的一路南下,我們看到了新北市三鶯部落原住民的自救,也途經文學家鍾肇政的家;我們聽到了苗栗灣寶農民的抗議,見聞了詩人吳晟號召反對國光石化的心聲,片中壯遊同學的自省,也值得我們年紀相近同學反思。
秉持著謙虛的態度,走過腳下的土地,體察民間的脈動,擁有顆溫柔的心。彰化的年輕人走過了,這一場「認識自己,體驗土地」的旅行,也等著你出發